水體中葉綠素含量是判斷藻類生物量的重要指標,在河湖治理、生態監測等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針對戶外復雜環境特點,本文系統梳理葉綠素檢測儀使用全周期中需重點把控的七個技術環節,幫助從業人員規避常見操作誤區。 一、作業環境預判與準備氣象條件評估 建議避開強降水、沙塵等極端天氣作業,當空氣濕度>80%時需提前準備防潮箱。光照強度超過10萬lux應配置遮光罩,避免直射光影響光學傳感器靈敏度。 水域特征記錄 提前測量作業點位水深、流速,渾濁水體建議增加前處理過濾裝置。鹽度超過3‰的水域需確認設備耐受參數,潮汐區域要掌握水位變化規律。
二、設備預處理標準流程傳感器活化 長期未使用的探頭應按說明書進行30分鐘活化浸泡,建議攜帶標準液進行現場校準,溫差超過15℃時需進行溫度補償校準。 輔助工具配置 準備專用清潔刷、無絨擦拭布及去離子水,多點位檢測時應配備樣品編號標簽系統。建議配置便攜式穩壓電源,避免車載供電電壓波動影響測量穩定性。
三、現場采樣操作規范采樣深度控制 表層水檢測應清除水面漂浮物,中層水取樣要避開船只尾流區域。使用延伸桿采樣時,需保持探頭與水流方向呈30-45°夾角,防止氣泡附著。 數據采集要點 每個點位建議連續采集3組讀數,間隔時間不少于2分鐘。動態水域測量時,要記錄流速及采樣深度變化情況。出現異常波動值時應檢查探頭窗口潔凈度。
四、特殊環境應對方案低溫環境作業 環境溫度低于5℃時,需提前2小時開啟設備預熱功能。建議采用保溫采樣容器,每次測量后及時擦干探頭冷凝水。 高濁度水體處理 遇到懸浮物超標水樣時,可采用靜置沉淀法預處理。若使用過濾裝置,要記錄過濾膜孔徑參數,并在數據備注中說明處理方式。
五、質量控制關鍵節點過程空白樣設置 每批次檢測需同步測定現場空白樣,建議使用密封保存的超純水作為參照。多日連續作業時,每日應重新建立空白基準值。 平行樣誤差控制 同一采樣點兩次測量值偏差超過15%時,應檢查設備穩定性。建議建立誤差記錄臺賬,定期分析異常數據成因。
六、數據管理規范元數據標注 每條記錄應包含坐標系定位、采樣時間(精確到分鐘)、周邊環境特征。建議采用"點位編號+日期"的雙重編碼體系。 異常情況備注 對船舶通行、降雨前后、排污口周邊等特殊場景,需在數據記錄中標注可能的影響因素,建立完整的過程追溯鏈。
七、設備維護標準日常養護要點 每次使用后應用指定清潔劑擦拭光學窗口,電極部件應保持濕潤狀態存儲。建議建立維護日歷,定期更換O型密封圈等易損件。 長期存放要求 超過15天不使用時,應卸除電池單獨存放。儲存環境應滿足防磁、防震、溫度恒定(15-25℃)等基礎條件,濕度建議控制在60%以下。
本文連接:http://www.gxdxqfq.com/newss-32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