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法測定COD的原理。紫外吸收法(UV法)是一種基于有機物光譜特性的物理檢測技術,通過測量水樣在254nm波長處的紫外吸光度,結合數學模型推算COD值。如MDS-B15在線COD水質檢測儀,便是紫采用了紫外吸收法,利用先進的光電檢測技術,實現對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自然水體等場景的24小時在線監測。 其核心原理包括: 1、光譜吸收特性 多數有機物(如芳香族化合物、不飽和鍵結構)在254nm附近有強吸收峰,吸光度(A)與有機物濃度呈正相關,符合朗伯-比爾定律: A = εCL (ε:摩爾吸光系數,C:濃度,L:光程) 2、雙光束補償技術 測量光束(254nm):檢測有機物吸收強度。 參考光束(如550nm):消除濁度、懸浮物對光散射的影響。 儀器通過比值法(A???/A???)計算修正后的吸光度,提升檢測精度。 紫外吸收法測定COD的技術優勢 無需化學試劑:避免使用重鉻酸鉀、汞等有毒物質,減少二次污染,運行成本降低60%以上。 實時監測:響應時間短(30秒~2分鐘),支持連續在線監測,數據更新頻率達每分鐘一次。 模塊化設計:采用鈦合金防腐蝕外殼與自清洗功能,適應復雜水質環境,維護周期長達3個月。 多參數集成:可同步測量濁度、溫度等參數,提升數據綜合利用率。 紫外吸收法測定COD的應用場景 1、工業廢水處理 適用場景:化工、食品加工、制藥等行業的廢水中間過程監測(如生化處理階段)。 優勢:實時跟蹤COD變化趨勢,優化處理工藝參數,降低能耗。 2、地表水與飲用水監測 適用場景:河流、湖泊、水庫的水質網格化監測,自來水廠進水/出水檢測。 優勢:快速篩查有機污染風險,保障供水安全。 3、科研與環保監管 適用場景:水質模型構建、污染物遷移規律研究,環保部門的日常巡檢。 優勢:提供高頻次數據支撐,助力污染溯源與治理效果評估。 紫外吸收法測定COD的局限性及應對策略 1、水質穩定性要求高 限制:適用于成分穩定的水體(如城市河道),復雜廢水(如含油、重金屬)相關性差。 解決方案:定期與化學法比對,動態修正模型參數。 2、濁度干擾 影響:懸浮物導致吸光度測量偏差,誤差可達±15%。 優化方法:采用雙光束補償算法或預處理過濾系統。 紫外吸收法憑借快速、環保、智能化的特點,現已經成為了COD監測領域的革新性技術。盡管存在水質適應性限制,但通過算法優化與設備升級,其應用場景正逐步擴展。
拓展閱讀: COD(化學需氧量)是什么意思?一文讀懂COD的定義與核心知識 重鉻酸鉀法測定COD的原理及應用范圍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測定COD的原理及適用場景 |